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财经在线 门户 资讯 企业 查看内容

专访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顺德二代如何“爆改”家业

摘要:6月中旬,今年“1号”台风“蝴蝶”的威力席卷珠三角,正如当下深受周期洗礼的厨电业——受制于近几年的地产颓势,身处产业下游的厨电企业普遍业绩低迷。加之市场本身饱和度攀升、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以及同行间的“白 ...


5. 谈“国际化”和“增长路径”

《中国企业家》:有学者提到企业出海五大风险:一、政治;二、政策,比如调整税率;三、法律;四、汇率;五、安全。万和怎么看出海的风险与机遇?

卢宇聪:万和做出口是很早的,在海外设立公司也相对比较早,但制造出海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万和选择出海,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基于行业趋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这一决策的核心背景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其一,中国厨电市场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行业增速放缓,内需增长面临天花板。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仍处于厨卫电器普及率快速提升的阶段,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其二,全球化供应链与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等不确定性增加,单纯依靠出口模式面临较高政策风险。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可以规避部分贸易壁垒,更灵活地应对全球供应链波动。

其三,我们要构建企业长期竞争力。万和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燃气具领导品牌”,这意味着必须在技术、品牌、渠道上实现全球化布局。海外本地化生产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还能更精准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比如欧洲对低碳产品的偏好、东南亚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

出海不是跟风,而是万和应对行业变局、构建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尽管挑战重重,但我们相信,通过稳健的本地化策略和长期投入,万和能够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大空间。

《中国企业家》:出海业务已成为万和业绩的重要支撑,去年营收占比超35%。这样的增长态势可持续吗?支撑条件和最大的风险因子可能会有哪些?

卢宇聪:可持续增长主要基于以下支撑条件:

一、全球市场需求的结构性机会:新兴市场厨电普及率仍处于上升期,欧洲市场对高效节能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二、本地化战略的深化:万和在泰国、埃及等地的生产基地已实现稳定运营,本地化率不断提升,有效降低了贸易壁垒影响。三、产品竞争力:万和燃气具技术积累在国际市场具有差异化优势,能适应不同地区的能源结构和使用习惯。

对于海外市场的拓展,未来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其外在风险性,目前能预见到的主要风险因素有三类。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潜在影响;二、主要出口市场的政策变动风险;三、国际汇率波动对利润的侵蚀。

《中国企业家》:除了海外,支撑万和业绩逆势增长的因素还有哪些?“以旧换新”和下沉市场的潜力够大吗?

卢宇聪:支撑因素有三点。一、产品结构升级。中高端产品线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改善;二、渠道优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成效显著;三、技术创新。在节能环保、智能互联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开始显现回报。

目前来看,“以旧换新”的潜力取决于:产品技术迭代速度能否创造真实的升级需求;回收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政策支持的持续性。而下沉市场的天花板,主要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如燃气管道覆盖)、消费习惯的培养周期,以及服务网络的深度和响应速度。

我们判断,这两大市场仍有可观空间,但需要更精细化运营策略。万和将通过“技术普惠”和“服务下沉”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挖掘这些市场的增量机会。

6. 谈“护城河”和“价值实现”

《中国企业家》: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索尼等国外知名企业都以家电业务作为起家生意,但后面都陆续转型了。制造业转型很难,与老板、华帝等同行比,你们的技术判断一致吗?

卢宇聪:技术判断上,我们几家不会有太大差异。我们也用了一些AI工具,可这并不是全部,我们也在等,我也不想说得过早。

《中国企业家》:今年爆火的DeepSeek给了你什么启发?

卢宇聪:启发肯定有,因为我们都在用,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问答工具。逻辑很简单,你问它,我们如果要做厨电差异化,应该做哪个方向?我记得有一次它的答案就是“深度绑定医药”,因为大家现在都爱健康,像这些层面,它有可能给我一些启发。

在万和,AI应用还比较初期,我们有自己的AIGC,要填内容进去,要喂它。现在基础类内容还不够,只是架构搭起来了。我也希望大家都用起来,越用越好用,越用越精准。

至于AI怎么运用到产品上面,目前我们的产品跟AI还不能很好地结合。有些企业硬炒这个概念,说家电跟DeepSeek怎么样融合,那是吹牛。像现在说的“提供菜谱”“烹饪导航”等功能其实早就有了。当然大家都在训练大模型,但是谁能跑出来,这个还很难讲。

《中国企业家》:当前秩序、规则和底层技术都在动态变化,那老公司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卢宇聪:曾经我们很传统,但这些年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我理解的护城河就是核心竞争力。其实走到今天,我可以说,这个行业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还是那句话,你要穿越周期,只能不断完善那些最基础的工作,你要永远比别人做得好一点。

《中国企业家》:你研究过一些转型成功或失败的公司吗?他们的成功或失败有什么共性?

卢宇聪:很多成功的公司说倒下就倒下了,最起码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你所用的工具要与时俱进,我们公司要搞数字化转型,说起来容易,落地下来多少工作,多少投入。第二点就是,唤醒整个组织的活跃性,你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起来。

《中国企业家》:企业会像人一样,无法避免熵增、衰老吗?

卢宇聪:企业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穿越周期,有的却因为不适应而死掉,就是看你的选择。选错了你可能会受伤,但还是要及时调整。人的生老病死是肯定的,但企业可以不断输入血液,不然为什么会有“百年企业”一说呢?

创业以来,从燃气热水器到厨电产品,再到电热水器、壁挂炉,又到热泵空气能,我们一直在不停寻找新的增长点,不会只靠一个产品打天下。总而言之,企业的兴旺衰弱跟人息息相关。

《中国企业家》:支撑你干事创业的动力是什么?很多创业者说他们想改变世界,你笃信的是什么?

卢宇聪:我比较实际一点,我的驱动力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在社会上会被认同。真正把产品做好,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做企业时,你会面临很多选择。这个世界不断在变,而你每做一个选择都要投入,那选对跟选错的结果显然不同。

《中国企业家》:你在意外界对你的认同感吗?

卢宇聪:在不在意都不重要,这是自然而然的。我也享受这种光环,你成功了自然得到认可,失败了没得到认可,逻辑也很简单。很多企业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某个错误而倒下,肯定是组织出了问题。

《中国企业家》:那你有特别欣赏的人吗?

卢宇聪:历史人物是有的,比如,推崇法治的商鞅。商鞅变法前,秦国非常落后,基本上属于被兼并的那种,只能靠人肉身的勇猛去守护国土。秦孝公发出《求贤令》后,商鞅借此来到秦国,后来一路坚持改革,加上几代人的努力,才实现了秦国的繁荣。

《中国企业家》:但坚持变法的商鞅,个人命运不太好。放到你和万和身上,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卢宇聪:当然有得借鉴,比如他坚持“杀一儆百”,走法治路线,奖罚分明。一个企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基本上就拥有了自我修复的能力。另外,商鞅坚持走正确的路,选定方向就会坚持走下去。他自己身死灯灭,但他的路线在秦国得到了贯彻,秦国也得以打下统一六国的强大基础。

《中国企业家》:那你想去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吗?

卢宇聪: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情,风险太大。我曾经设立过一个目标,就是在我任职期间,整个集团营收达到500亿元。现在我们达到了150亿元,所以目标也不是遥不可及。

《中国企业家》:美的跨越百亿、千亿的时候是很快的。相比之下,你的目标会不会太保守了?

卢宇聪:大家策略不同,我们会更稳健一点。美的通过快速兼并收购,规模扩得很快。如果我们也用这个方式把企业做大,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但问题是兼并之后,怎么把它做起来,融化、消化、吸收,这个过程不是那么容易的,兼并企业要考虑很多因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作商业交易依据。  
12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0)

Powered by 财经在线 X3.3 © 2013-2022 Design by 财经新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