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财经在线 门户 资讯 媒体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生物科技公司排队上市,YB1领航溶瘤细菌赛道,下一个独角兽落在何方?

摘要:今年下半年以来,大A股结束大起大落的震荡局势总体归于调整,港股市场则来到观望等待更多积极因素抬头的周期。尽管行情的起伏早就是公开认知中资本市场的常态, ...

今年下半年以来,大A股结束大起大落的震荡局势总体归于调整,港股市场则来到观望等待更多积极因素抬头的周期。

尽管行情的起伏早就是公开认知中资本市场的常态,但一段时间的下行周期确实会让市场资金变得更加谨慎,而唯有那些更具创造力和想象空间,拥有更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才能在资本市场引起更多关注并获得资本的青睐。比如曾在2020年的港股市场中异军突起奋勇“救市”的生物科技板块,就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中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上演“救市”壮举

回顾2020年,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各大主要资本市场历经波折表现震荡,唯有生物科技与医药健康板块作为“救疾先锋”逆市大涨,令大医药板块成为去年备受全球资本追捧的宠儿。在香港市场,生物医药板块更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通过18A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表现神勇,尽显香港资本市场的活力与无限潜能,也让投资者们信心倍增。

下表所示为2020年全年港股市场表现最佳的10家生物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纵横市场的傲人战绩也成为这一年生物科技企业备受资本热捧的真实写照。

2018年港交所施行新的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之后,生物科技与医疗健康板块无论从行业企业的发展还是融资上市层面都展现出相当积极的态势。2018年共有5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其后的2019年及2020年,港股通过18A上市的公司分别为9家和14家,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在资本助力下空前火爆。

2021年已有9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集资总额超220亿港元

时间来到2021年,全球生物科技行业赛道热闹非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前最具创新意识与发展潜能,并掌握了最前沿生物科技发展方向的众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也迸发出更强烈的上市热情,希望获得资本的洗礼、助力并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截至2021年8月25日,今年以来香港市场已经迎来9家透过18A通道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差不多平均每月1家的频率,总体上这些公司从递表申请到通过聆讯至成功上市的节奏趋于稳健。

从市场反响来看,今年已上市的9家生物科技公司IPO集资额合共超过220亿港元,考虑到这些标的公司规模体量都不算大,市场的“买单”意愿也属可圈可点。

25家公司排队等待上市,生物科技行业IPO后劲十足

9家公司成功IPO之余,当前还有一众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大排长龙等待上市。

港交所相关信息披露系统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今年一共有32家公司申请在港交所以18A方式挂牌上市,当中6家顺利上市(今年新上市的另3家公司为2020年末递表),1家申请失效,目前仍有25家公司是递表后上市程序处于“处理中”的状态,这些排队挂牌的生物企业不无寄望着未来能在香港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闯出一番新天地,也证明香港资本市场生物科技行业的IPO赛道的确后劲十足。

全球资本共舞助力,癌症免疫治疗生风水起

在行业掀起IPO热潮的同时,全球资本也更加积极地布局生物科技产业赛道。8月3日,法国制药行业巨头赛诺菲宣布将以32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科技公司——mRNA领域新锐企业Translate Bio,而早在今年6月,赛诺菲已经宣布每年将投资约4亿欧元用于开发基于新mRNA技术的疫苗,此次大手笔势将Translate Bio收归麾下更显露其加速布局生物科技领域mRNA细分赛道的实力与野心。

8月5日,德国知名医药保健企业拜耳宣布将以最多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公司Vividion Therapeutics,以加强其发现新疗法的能力并提高其药物管道的价值。据悉Vividion的平台能够产生一系列小分子疗法用于众多适应症,其初期主要关注于肿瘤学和免疫学相关靶点,且Vividion的技术已证明了其在肿瘤和免疫相关疾病领域的临床前可应用性,并具有扩展到其他更多适应症的潜力。

无独有偶,近日又有一项国际大型收购落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8月23日,美国医药行业巨头辉瑞也宣布和临床阶段的肿瘤免疫疗法公司Trillium Therapeutics Inc.达成最终协议,根据该协议,辉瑞将斥资22.6亿美元收购Trillium Therapeutics,而Trillium Therapeutics的主要业务为开发用于治疗癌症的创新疗法。

我们注意到,癌症免疫治疗在全球资本竞相逐利布局的热潮之下,目前发展得愈加风生水起,由于医学及生物科技的进步,以及来自行业市场与全球资本的鼎力支持,更多新兴的细分疗法不断涌现,同时以CAR-T细胞疗法、溶瘤病毒、溶瘤细菌等为主要竞争赛场的生物科技公司亦逐渐崭露头角。

当前,CAR-T细胞疗法在国内外都渐趋成熟,溶瘤病毒领域国内布局较深的有滨会生物、亦诺微等,当中滨会生物的首款溶瘤病毒候选药物刚刚宣布获美国FDA临床批准,稍早前亦诺微则宣布其两款溶瘤病毒产品分别获批临床试验;溶瘤细菌赛道目前则主要由港药溶瘤生物制药这家公司领航,据悉该公司研发出了全球首个溶瘤细菌载体YB1,目前正全力推进该溶瘤细菌产品的人类临床试验。

从全球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局势来看,癌症免疫治疗领域近年兴起的细分疗法在为癌症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的同时,也在为全球资本市场培育了一批潜力十足的后备力量,随着这些新兴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它们的融资、上市之路注定将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下一个生物科技独角兽何时出现?我们愿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作商业交易依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0)

Powered by 财经在线 X3.3 © 2013-2022 Design by 财经新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