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告显示,早在2009年,民航局出台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民航发〔2009〕101号),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通用航空企业按照安全运行的要求,使用小 ...
5月28日消息,航投集团发布《通航短途运输发展白皮书》。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共开通26条通航短途运输航线,发展速度大大提高,多地都将通航短途运输作为解决偏远地区基本出行问题的首选方式。 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积极探索通航短途运输发展路径 报告显示,早在2009年,民航局出台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民航发〔2009〕101号),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通用航空企业按照安全运行的要求,使用小型航空器在一定范围内从事短途客货运输业务,与支、干线航空运输有效衔接,发挥通用航空拾遗补缺作用,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求。 2019年1月,民航局印发《关于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的通知》,明确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第一次形成独立的通航法规体系重构路线图。 同时,民航局近年来针对通航短途运输先后出台近70份政策文件,大力“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改进管理,降低行政门槛;用心服务,倾听企业诉求,持续改善通航短途运输企业的外部环境。 报告显示,多地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2年,浙江省舟山市就已推出往返于主要海岛之间的通航短途运输服务。2011年4月,内蒙古短途运输首开先河,以根河为起点,试点通航短途运输业务,并于2015年起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内推广。新疆、云南、山西等地也积极发展通航短途运输。 通航短途运输应由市县级政府承担主要事权 白皮书显示,通航短途运输看似服务全省,实则主要服务基地所在的市县,改善的是这个市县的对外交通条件。市县不仅是通航短途运输的最大诉求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应该承担地方通航短途运输发展的主要责任。 白皮书显示,中央政府应该当好裁判员,完善通航短途运输的发展框架、法规体系,引导发展方向。省级政府是区域发展的组织者,应当搭起平台,为区域发展创造实施条件。比如建立省级通航产业集团,为市县政府筹建通航短途运输企业提供资本金支持;统一安排运营补贴;为市县政府导入行业专业资源和力量。 市县政府筹建是通航短途运输发展的可行途径 报告显示,通航短途运输是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到可以照搬复制的模板。多地政府在解决通航短途运输供给侧问题的过程中,多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形成以下四种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财政培育式补贴模式:目前中央政府和部分省市采取了这种模式。优势是门槛低、成效快,不需要地方政府搭班子、建企业,补贴资金到位即可立即启动。问题是通航短途运输市场培育难度较大,一旦补贴停止,航线就停运,不是2、3年的培育式补贴能解决的。2、运力采购模式:一般由省级统一部署,采用招标的方式引入运营主体。优势是集中全省之力办大事,确保快速实施、迅速生效。然而,运力采购本质还是补贴,长期来看政府压力依然不小。 3、省政府自筹模式:一般由省级政府联合产业资本,直接筹建通航短途运输企业,并在全区运营。民航投入对地方经济产出拉动作用是1:8,可以将相关技术、经验、人才等都沉淀在当地。然而,所有压力都落在省级财政,基层政府没有分担。此外,省政府利益平衡点较多,不能面面俱到,决策复杂性较大。 4、基层政府自筹模式:由基层发起设立通航短途运输企业,效率高、速度快。基层政府设立的航空公司规模较小、操作灵活,更加适应当地城市的发展。但是,基层政府通常财力有限,普遍缺乏资金和专业人才力量,操作和实施难度相对较大。 白皮书显示,各地应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判断选择发展模式。可将几种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航短途运输主要需求在市县,市县级政府自筹通航短途运输企业,省级政府提供部分资本金支持,给予部分财政补贴,民航行业提供专业力量,或许能够形成一套更好的中国通航短途运输发展模式。 据了解,航投集团目前正与库车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库车航空集团合作筹建CCAR135部通用航空公司,未来将专业化开展通航短途运输业务,首期将开通库车-阿克苏、库车-克拉玛依两条航线。库车航空开通疆内县市间连通航线,解决通航短途运输的供给侧问题。尤其是县一级政府专业化筹建通航短途运输企业,增加主体的多样性,无疑是一个好的尝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本站转载,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