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跨入2019年,普惠金融就再度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月4日,李总理考察中行、工行、建行三大行,在了解到通过大数据评估企业信用,实现全程在线为小微企业提 ...
刚刚跨入2019年,普惠金融就再度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月4日,李总理考察中行、工行、建行三大行,在了解到通过大数据评估企业信用,实现全程在线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显著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后,总理说,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探索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关部门要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切实可行要向全国复制推广。总理的讲话,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技术加持,正加速推动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近几年,金融产品和服务已广泛普及,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金融普惠受众群体的消费方式,但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于在探索和实践的未来之路上进一步消化解决。百凌金科CEO徐虹杰认为:“普惠金融难做,在于其服务对象的分散,缺乏传统的抵质押手段,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都很高,覆盖率低,可得性差,这是普惠金融的痛点所在,也是我们百凌金科所着力解决的问题。” 新的周期开启:to C式微,to B当道 近几年,以BATJ为头阵,以TMD等小巨头以及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为第二梯队的行业格局已经稳固形成。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已经走过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在这个周期里,自营业务和to C业务是主流。 进入2018年以来,无论规模大小,几乎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由自营金融业务向开放平台过渡,这背后的逻辑是to C向to B的战略转型。而这个趋势,在2019年将得到全面强化。不仅是趋势被强化,to B服务的形态也在发生进化。最初,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仅限于为后者做一套系统,其角色更像技术外包商;后来,科技公司开始为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提供数据以及可迭代的数据模型,帮助后者更好的完善风控环节。 到了2019年,金融科技领域的to B服务也将进化到第三个阶段:Fintech公司输出具体的业务能力,设计并运营一套端到端、全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这么做的深层原因在于,金融机构更需要进化成新业务的‘大脑’,提供业务逻辑,其次才是能让业务顺利运行的系统。”徐虹杰解释道。 据悉,成立不足一年时间百凌金科已与百余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触及家装、汽配、宠物、药材、纺织等数十种B2B场景,覆盖平台用户数超过5000万。 百凌金科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底层业务逻辑的强力支撑。“借助技术手段,金融机构能突破空间的局限,通过网络延伸金融服务的半径,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破解传统金融的风控难题,降低风险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徐虹杰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业务逻辑,百凌金科选择介入到众多垂直行业的B端场景中并为之赋能,以点带面,最大范围地实现了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着力赋能B端场景,百凌金科践行普惠金融的新路径 从整个行业来看,金融科技企业 to B业务有这样几种方式:有的从支付着手,发挥支付的入口效应,通过数据沉淀为B端赋能;有的为金融机构做系统做数据,现在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都是这个做法;有的围绕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联网、区块链来改造供应链的效率。 “金融科技公司所能提供的就是一套从贷前获客、反欺诈到贷中信用审核再到贷后催收的全流程系统。”对于百凌金科的业务线,徐虹杰这样解释道。“以我们平台为例,在和B端场景合作后,合作方会提供用户行为轨迹、经营规模、资金回流概况等基本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对用户的真实刻画,就能够在借前授信、借款审批、借后还款跟进等阶段进行有效的介入,从而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更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 作为金融科技应用领域的探索者,百凌金科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及AI手段,发挥在大数据应用、金融产品设计、互联网运营等领域的核心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和智能化数据服务,目前已成功赋能百余家B端场景。针对百凌金科的发展,徐虹杰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我们不断锤炼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打造行业案例——每当我们介入到一个新行业的场景中,都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产品设计、运营和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争取将其打造成精品案例。与此同时,深挖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炼出属于不同行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当解决方案逐渐成熟后,我们就能够快速复制。我们的初步计划,是在3年内成功赋能1000家场景!” 行业大趋势已然明晰,通过数据和技术,属于长尾群体的中小零售商也能够享受到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这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力量。而使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能够嫁接到金融机构,服务更多小微企业主,助推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落地的,正是百凌金科这样新兴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未来,唯有开放合作,整合不同机构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才能让更多的群体获得真正普惠的金融服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本站转载,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 |